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整体延续11月份以来强势状态

来源:卓创资讯 发布:2022-02-11 14:01:50

导语:虎年春节后的几个交易日,大宗商品价格再度表现出强势的上涨势头,整体延续了11月份以来的强势状态。截至发稿,大宗商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2022年累计上涨2.86%,其中工业品指数上涨5.71%;文华商品指数累计上涨4.79%,其中工业品指数上涨5.03%,农产品指数上涨4.22%。本文通过全方位分析大宗商品市场,回答价格为何上涨?持续如何?未来如何发展?三个问题。

节后大宗商品表现出极强的走势主要有以下价格方面的原因:

1、国内商品存在补涨预期。春节期间,国内闭市,国际商品价格特别是能源商品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国际WTI原油自2014年以来首次突破90美元,最高达93.17美元。从上周周线来看,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累计上涨6.3%,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累计上涨3.5%。

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国内相关品种补涨明显,其中液化天然气、低硫燃油、PTA、PVC和塑料等能源化工产品涨幅均超过5%,液化天然气涨停达到10%。

2、期货强远弱,供应链危机下供应问题已经引发无处不在的紧张与担忧。当前,有非常多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处在BACK结构,也就是说,远月的期货价格低于月的期货价格。这表明当前商品的短期供应在影响价格的预期,高盛集团的大宗商品资深分析师Jeff Currie认为“这种凸显供给短缺的吃紧形势创下至少1997年来之最”。

3、供应链危机螺旋仍在影响供应市场。疫情后的隔离状态影响了国际间的交流,随着疫苗投入使用,全球经济出现强劲反弹。但伴随而来的是仍未完全复苏的供应和深度的供给冲击。地缘政治争端加剧了这场大流行病造成的物资短缺,围绕北溪-2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展开深度博弈,俄乌冲-突可能再次引发局部战-争。而这背后,对于能源的紧张情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煤炭、天然气深陷其中。

有数据表明,欧洲多国正在加快储备煤炭,以应对天然气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

除去供应本身紧张之外,劳动力短缺所导致的物流阻滞也在加剧供应的紧张局面。卡车司机短缺,集装箱运力不足,有很大程度上火鸡和奶油的短缺并非是真的短缺,而是被堵在了不堪重负的港口设施外的长龙里。

整体来看,2022年大宗商品面临着来自宏观经济和货环境的双逆,经济增长面临着来自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冲击;面对高通胀,主要国家央行已经迈入加息或正在迈入加息的周期之中。也许在加息过程中商品在大类资产中的表现会好一些,但大宗商品的牛市已经离我们远去。

春节期间,原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油价上涨至2014年以来最高水。供应链危机下,市场对供应量不足的担忧是支撑油价的重要助力。具体来看,2月份以来,美国得克萨斯州严冬风暴引发市场对美国最大页岩油田二叠纪盆地停产的担忧,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对油价构成了有效支撑。同时春节期间美元指数走弱,英国央行再次加息以及欧央行传递可能加快退出信号导致美元指数大跌1.79%至95.447,这也进一步支撑了原油等大宗商品资产价格。

从事件驱动角度看,油价进一步攀升导致美国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再次引发美国政府控制油价的紧迫日美伊恢复间接核谈判,Iran可能增加100多万通原油供应量的可能打压了短期油价。如果这一事件继续发酵,预计期油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从期限结构角度看,目前原油仍处于深度远月贴水结构中,现货仍然处在供应紧缺中。如果这一状态发生持续,预计将支撑油价维持相对高位。

展望未来,供应端的扰动和宏观层面流动紧缩将是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供应端仍需警惕地缘政治风险引发的风险溢价。今年原油供需将逐渐转为宽松,美联储货政策继续紧缩,如果这两者逐步被市场定价,预计将逐步压低原油价格重心。

能源产品方面先说结论,冬季结束前热度难退,价格上涨属“卷土重来”还是“昙花一现”要看是否有黑天鹅挥动翅膀。

短期来看,当前能源价格涨幅较大的原因有二:地缘动荡和天气。地缘动荡以俄乌关系为主,同时中东地区摩擦动荡;天气因素除了全球仍处于冬季,取暖需求仍存外,北美的暴雪天气也给了市场对油气供应的担忧。从这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来看,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此虽然短期内能源产品维持热度,但后继是否有力需要看长期的因素影响。

长期来看,影响能源价格的原因有一点:能源转型带来的能源危机是真是伪。能源转型已然确定,各国的布局也逐渐露出水面并不断加深加码。但转型前期新能源的布局并不意味着旧能源的快速退场,从当前煤油气的需求情况和生产状态来看,三大化石能源的供应弹仍然保持良好。以原油为例,经历了2020年大规模破产倒闭和兼并重组后,美国德州能源生产商联盟的德州石油指数(Texas Petro Index,TPI)重回高位,这也预示着在经历两年的收缩之后,德州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在2021年迎来了复苏。有传统能源生产弹的支撑,并不能轻易判断能源危机的到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坚定的向着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短期、频繁、小范围的能源供不应求发生概率将加大,同时推动能源价格上涨。

因此综上来看,短期内能源价格将维持热度,高位震荡;后期若无黑天鹅出现,供应相对充足的能源产品走弱是大概率事件。

PTA价格自2021年12月份中旬以来价格迎来单边快速上涨,主要是受到国际原油价格驱动叠加低毛利环境造成的。

短期来看,由于国际原油价格走高和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冲击,对于东亚地区的化工产品供应产生了较大压力,这一点通过R-PET价格同步在东南亚和欧洲地区走高可相互印证。预计2022年,中国PTA出口,特别是对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出口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对供需衡起到了支撑。

长期来看,由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短期驱动因素为主,原油价格出现高位回调震荡是大概率的事件,同时,考虑到国际货宽松政策或在2022年全面逆转,由此造成的消费端需求弹承压是确定的趋势,从下游纺织服装出口量占全球份额来看从疫情期间的20%以上回落至17%8%,随着出口红利逐步退出,并不支持PTA价格的继续走高。

因此综上来看,PTA短期内价格上涨已经进入超调区间,预计以震荡回调为主。

春节开市,国内化工品迎来普遍上涨,有机化工价格指数2月8日收于1374.26,较节前(1月28日)上涨5.8%。本次化工品价格上涨首先得益于原油上涨的强力支撑,受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意外下降,担心严冬风暴导致二叠纪盆地页岩油停产,以及地缘风险等因素影响,两油在春节假期期间显著上涨,并且双双突破90美元/桶,创造自2014年以来的高点。由于春节期间化工品交易基本停滞,原油宽幅上涨带动的涨价情绪在节后突然释放。其次,节后复工复产在需求端也有一定支撑,因此造成了市场普涨的局面,部分产品涨幅超过10%,正丁醇等涨幅甚至达到20%。

春节后化工品普涨的局面在2021年同样有所表现,但与2021年春节之后化工品市场出现的阶段牛市相比,当前整个涨价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有所放缓,宽松的货政策也在逐步退坡。另一方面,去年美国寒潮引发全球化工品贸易流向发生紊乱,造成局部供需失衡,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今年供需正趋于正常化,因此预计很难出现类似去年急速宽幅拉涨的局面。

短期来看,当前原油依然处于高位,库存水低且供给修复速度偏慢,因此原油短期或高位震荡为主,对化工市场依然存在支撑。此外,煤炭期货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煤系化工同样存在支撑。同时考虑到节后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终端需求将逐步启动,化工品市场素有“春躁”的传统,因此化工品市场上涨的局面短期存在可持续,但与去年相比上涨的程度将相对温和。

中长期来看,伊核谈判对于原油价格构成潜在风险,且美国加息对于远端市场构成压力。此外,煤炭当前供给显著提升,并且供暖季结束后需求将有一定回落,价格回调概率较大,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煤系化工的成本支撑减弱,届时化工市场出现震荡回落的可能较大。

受全球通胀问题影响,生产成本、海运物流等费用增加,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也日益水涨船高。在原油市场推动下,棕油豆油正在逼历史高位水,同时大豆受天气扰动产量也仍有继续下调的可能。而在玉米大豆耕地竞争方面,则仍存在不确定,化肥成本高企,对于玉米种植而言则将面临着较高的氮肥施用成本。在小麦生产方面,北半球冬播小麦将在天气问题上面临较大挑战,而南半球小麦的丰收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麦的涨势,波动风险增大。

大宗农产品价格是否正在形成一轮新的涨势,则需要关注三个主要变量的边际变化。

首先,宏观货政策预期对资本市场策略形成的影响,将继续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扰动。尽管主要经济体“收水”影响商品资产价格下跌是相对确定事件,但这一进程也伴随着其他货的相对贬值和地缘风险不确定的走高,这或将使年内的农产品相对其他金融资产更具价值。

其次,对天气问题的评估仍处于相对悲观的预期中,即在拉尼娜事件结束前,农产品仍有单产下降的可能,而这将成为农产品贸易需求继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同时基于大宗农产品自身季产年销的商品属,前期的成本投入将给予新作销售更为坚实的支撑。

第三,农产品库存水短期内并不会快速恢复。油脂、谷物等国际农产品库存的历史低位将使此类商品的价格对市场消息变得更为敏感。

综上,预计未来1-2个月内,农产品价格重心仍将维持高位,但过程或变得更加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