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将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展现期货力量

来源:期货日报 发布:2022-04-26 08:53:18

4月20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简称期货和衍生品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4月22日,郑商所集中出台多项涉农举措,记者就此专访了郑商所有关负责人。:针对期货和衍生品法对期货市场尤其是服务“三农”方面的意义和要求,如何理解?郑商所农产品期货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郑商所:期货和衍生品法开宗明义,明确将“促进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确立为立法宗旨,突出期货和衍生品为国民经济、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定位,也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服务“三农”方面,期货和衍生品法在总则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这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期货和衍生品指导经营、管理风险的功能,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农产品期货和衍生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更好地展现期货力量。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9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并在文件中多次提出健全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体系的工作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中国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功能”。

长期以来,郑商所按照中国证监会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产品期货功能发挥,已在农业领域上市14个期货品种和3个期权品种,占国内所有农产品期货品种的51.85%,覆盖粮、棉、油、糖、果等多个领域,在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国内85%以上的重点制糖集团、80%以上的棉花大中型贸易企业等均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棉花、菜油、菜粕等品种在全市场农产品功能评估中长期排名前列,年评级均为A类。

郑商所持续关注产业变化,积极有效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适时完善白糖期货规则制度,不断优化交割仓库布局和升贴水设置,确保白糖期货价格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基准交割地糖源的价格,有效衡甘蔗糖、甜菜糖、进口加工糖三种糖源,服务国内白糖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产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中纺、中棉、上海纺投等国内大中型涉棉企业深度参与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基差点价等对冲棉花价格波动风险,去年创新推出“集中风控+台分销”“籽棉套”等期现结合经营模式,有效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稳定经营利润,棉花仓单已经成为棉花期现市场公认的“硬通货”;苹果期货上市后,公开透明的期货价格、交割标准,以及“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持续探索优化,为解决苹果产业“因灾减产、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等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期货方案”;基差交易已逐渐取代油菜产业传统的“一口价”交易模式,成为现货贸易的主流,产业内超过60%的菜油贸易和超过80%的菜粕贸易均采用基差交易模式。

期货日报:期货和衍生品法通过后,郑商所集中出台了多项涉农举措,对促进农业产业稳定发展有何意义作用?

郑商所:期货和衍生品法通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高度肯定和殷切期待,将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稳健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郑商所也进一步坚定了全力服务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信心,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期货服务“三农”各项举措的落地。

一是推进花生、菜油期权上市,就合约设计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花生、油菜产业稳健发展,《“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等对花生、油菜产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年来,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内新冠疫情持续反复,油脂油料价格波动较大,花生与菜油行业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较大不确定。丰富企业风险管理的工具箱,对促进花生、菜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权作为非线的风险管理工具,既能够满足市场个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又能够缓期货市场价格波动,进而促进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年来,郑商所期权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21年,郑商所期权累计成交量达到8217.6万手。与此同时,郑商所期权价格运行合理有效,与标的期货价格的联动较好,市场功能逐步发挥。2021年,郑商所各期权品种利用主力月份期权合约合成的期货价格与标的期货合约价格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推出花生、菜油期权品种,可与现有期货期权品种形成合力,为相关产业主体提供更加丰富、精细、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更好服务我国油脂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正式启动2022年“保险+期货”试点工作。

“保险+期货”自2016年已连续七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价值,以及“保险+期货”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的作用。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的要求,郑商所新年度试点工作突出期货市场在“保险+期货”模式中为农业风险分散提供期货支持的功能定位,体现“保险+期货”模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核心内涵,以“农险无忧”为主题开展项目建设,更好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在承保风险管理、单位保费确定、保险功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创新,重点体现以更好发挥期货功能为导向的业务模式优化,积极推动财政支持为导向的组织模式优化和严格高效管控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优化,突出了助力油料产能提升、探索糖料蔗收入险、服务涉农中小微企业产供销、扩大省级财政联合项目。

新年度试点在继续与河南财政厅、山东农业农村厅联合实施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政府联合建设项目范围,分别与广西金融局、辽宁乡村振兴局联合实施项目。试点模式以价格险为主,根据政策导向、品种特、试点区域政府积极等因素,稳步探索增加收入险,在陕西黄陵继续开展苹果收入险,在广西开展糖料蔗收入险,在山东、辽宁开展花生收入险。

三是稳步推进“商储无忧”项目,助力农资保供。

保春耕是农业生产的重点,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事关重大。2021年起,郑商所主动站位服务粮食安全大局,利用地处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优势,依托尿素期货品种,瞄准化肥行业“痛点”,面向参与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的承储企业,推出“商储无忧”试点项目,积极助力粮食生产稳定。2021年11月,郑商所再次启动“商储无忧”试点项目,在首次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上,延长了周期、扩大了规模、丰富了企业类型、提高了支持力度,尤其是两家生产企业的参与,进一步促进项目试点对全产业链的覆盖,为服务化肥生产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做好商储工作开了个好头。本年度项目预计有效对冲50万吨尿素的货物贬值风险,为2500万亩良田的春耕尿素供应提供有力保障,项目将于4月30日结项。

四是增设新疆地区红枣期货指定交割仓库。

2021/2022产季以来,红枣仓单累计注册量约9.5万吨,其中,新疆地区仓单注册量占比超过80%,当地产业客户积极利用红枣仓单进行交割、点价或融资,红枣期货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模式、新机遇。此次增设交割仓库,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当地产业客户的仓单注册需求,助力新疆红枣企业管理市场风险敞口、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缓解融资难题;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拓展新疆地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枣农稳收增收、枣企稳健经营,促进新疆地区红枣产业振兴,有效服务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接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又一关键之年,在深入贯彻期货和衍生品法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郑商所将继续做好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拓展期货服务“三农”成果,持续研究推出全方位助农举措,为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健康发展贡献“期货智慧”和“期货方案”。

期货日报:推出新品种、新工具是期货市场有效扩大服务“三农”领域的重要抓手,请问在新品种研发方面郑商所有何阶段成果和计划?

郑商所:为进一步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郑商所积极开展新品种研发,梳理了60个涉农新品种,重点推进马铃薯、葵花籽、鸡肉、大蒜等品种研发工作,深化粮食、油脂油料领域,拓展肉类、果蔬领域,着力形成更为齐全的农产品品种体系,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期货力量。

一是服务粮食安全战略,深化马铃薯研发。根据《“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我国种植业仍面临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水资源总量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保障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使其对粮食安全有重要的“保底”作用。推进上市期货工具有利于稳定产业主体经营,提升种植户积极,保障种植面积和粮食安全,产地政府、龙头企业等多次通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呼吁上市马铃薯期货。当前,郑商所已开展现货调研50次,覆盖18个产区和13个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相关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95%以上;扎实推进产业研究,开展质量摸底检验,完成9吨约36000个薯块检验、积累检验数据6000条、留存缺陷图片8000张;明确13个外部缺陷、4个内部缺陷指标的判定标准,创新引入色差仪和深度尺检测薯肉颜色和芽眼深度,填补行业检验方法、工具空白,助力行业标准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服务油脂油料安全,加强葵花籽研究。目前郑商所已经上市菜籽油、油菜籽等油脂油料品种,葵花籽油作为我国重要的进口食用油,研发上市葵花籽、葵花籽油品种,有助于拓宽服务油脂油料产业领域,提升油脂油料价格国际影响力,助力国家油脂油料安全。同时我国葵花籽种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等边疆地区,研发上市葵花籽品种有助于服务边疆稳定大局。自葵花籽期货立项以来,郑商所多措并举推进研发工作,先后赴主产销区7省12市调研,与相关机构交流70余次;深入推进专题研究,合作完成3项课题,收集整理国标、行标、龙头企业企标10余个,分析主流质量标准和检验流程,形成期货交割标的和质检方案草案;开展质量摸底检验,抽检样本232个,获得数据5600余个;就交割标的和质检方案草案征求6家龙头企业意见,提高产品设计科学

三是服务肉类稳产保供,推进鸡肉上市。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肉类生产和消费国,确保肉类供给安全意义重大。鸡肉等肉类产业长期受生产周期、动物疫情等影响,价格波动频繁,农户和企业面临较大市场风险。《“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稳妥推进猪肉、禽蛋等畜产品期货,为养殖等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郑商所深入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积极回应产业诉求,扎实有力推进鸡肉期货及期权上市,赴鸡肉主要产销区10余省调研40余次,覆盖产业80%屠宰产能及下游核心消费企业,与产业企业、质检机构、期货公司等市场各方深入交流;开展质量摸底检验,完成40吨300余个样品检验,覆盖80%以上的行业产能,获得检验数据1.9万余个;创新研发鸡肉恒温解冻设备,已通过国家专利审核,制定冷冻鸡肉质检标准,正在申报团体和地方标准,相关标准和质检成果有效填补行业空白,已被龙头企业应用,有效推动鸡肉产业标准化发展;累计召开10余次鸡肉期货及期权合约规则论证会,覆盖30余家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75%的产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合约规则制度趋于完善,受到市场各方高度认可和支持;持续开展鸡肉合约规则宣讲,推动30余家期货公司走进龙头企业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产业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参与水;同时,深入推动牛肉、羊肉等肉类品种研发。

四是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大蒜设计。目前我国区域特色农产品期货上市数量较少,但其产业风险管理需求仍较为迫切。为助推区域农业融入国内大循环,促进农产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解决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在风险管理中面临的困难,郑商所积极研发大蒜等相关品种,赴河南、山东、江苏主产区实地调研25次,与40余家各种规模的产业企业座谈,深入田间地头获取第一手信息,相关产区大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连续12个月开展大蒜质量摸底检验,对2个产季共644个样品进行了检验,积累检验数据10948条;深入剖析年大蒜价格大幅波动的驱动因素及原因,结合大蒜价格波动特征设计大蒜期货特有风控制度。

期货日报:根据期货和衍生品法对风险防控的有关规定,郑商所对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有何做法和思路?

郑商所:期货和衍生品法高度重视风险控制,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立法重要目标,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在三十年来实践中形成的成熟风险控制制度通过法律方式确立,并要求“建立和完善风险的监测监控与化解处置制度机制”,为防范系统风险、保障市场稳健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郑商所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国证监会工作要求,持续加强涉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抓早抓小”防范风险隐患,根据涉农产品特点不断优化完善风险防范、套期保值规则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期货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产品期货稳运行,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作为期货市场的自律管理机构,郑商所严格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以及郑商所有关规则的规定履行自律管理职责。为防范期货市场风险隐患,郑商所建立了保证金、涨跌停板幅度、持仓限额、大户报告、强行仓等一系列风控制度,制定了各项业务规则,明确了异常交易或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具体的处理程序。同时,持续推进科技监管,精准打击期货市场异常交易或违规行为,加强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监管,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外部分涉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郑商所高度关注粮食、油脂油料、化肥等涉农产品期货运行情况,加强市场风险研判,因品施策,及时出台监管措施,打好风险防控主动仗,对涉农产品期货陆续采取了提高交易保证金标准、扩大涨跌停板幅度、提高交易手续费标准等风控措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保障期货市场稳运行。

郑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继续认真领会期货和衍生品法的立法精神,深入学掌握各项制度的内涵,坚定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信心,全力保障市场稳运行,不断加大新品种新工具研发力度,积极引导产业企业科学开展风险管理,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